close

1)20090825

紀博士和本土文化書局給我的啟蒙(作者/Rainbow)

第一次與本土文化書局邂逅,已記不清是在1994年亦或1995年.

當時的我還只是一個台中二中的高二學生.無意間騎著腳踏車準備到一中街打電動時,看到三民路上的本土文化書店.好奇心驅使下走進店裡一看,一個中年人坐在辦公桌前顧店,他向我自我介紹到他叫紀敏雄,從美國回台灣,想做一點推廣台灣文化的事業.爾後我想找楊逵的小說,正好前衛出版社的台灣作家全集出版沒多久,紀博士熱情的向我推薦,還跟我講可以先把書帶回家看,有沒有錢沒關係.這對一個沒有多少零用錢的高中生來說實在有些受寵若驚.

買到書後便在二中的維也納森林間,躺在樹下襯著透過樹葉間的陽光與跳躍的文字閱讀楊逵.或許這就是我的台灣獨立思考啟蒙.這也是紀博士和本土文化書局給我的啟蒙.

十多年後再次踏入本土文化書局的開幕茶會,一樣的陽光,一樣的斑駁牆壁與不變的霉味.紀博士走了,自己也從高中生變成拿著攝影機的影像記錄者.但我無法紀錄的,是逝去的歲月,是紀博士的對台灣的熱情,努力和他永遠掛在臉上的笑容.

出處:http://www.taiwantt.org.tw/tw/index.php?option=com_content&task=view&id=1396&Itemid=1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書店介紹  

2)20090726

參加夏令會──追思紀敏雄(作者/廖進興)↓↓

阿扁當了總統,今年的美東夏令會似乎也增添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喜悅氣氛。踏進了德拉威大學的會場,友誼廳四周掛滿了彩畫以及泛黃的台灣歷史圖片。大廳中央擺著精緻的插花,又有台美人三大報以及FAPA的宣傳廣告。三三兩兩的同鄉或坐或站,ㄧ年不見,好像有說不完的近事軼文。工作人員進進出出,忙前忙後,當主人的好像有永遠打理不完的事。站在大廳偏遠的一角,張文旭夫婦默默地看守著一條長桌,桌上堆滿了形形色色的有關台灣文史的著作以及CD唱片。

攤子冷冷落落地,看來,前去閱覽訂購的並不多。張兄夫婦像是園丁,也像是傳教士,ㄧ點也不懈怠地看守著這不引人注意、沒聲,也沒人歡呼的任務。在美東台人的聚餐裡,擺書攤、辦音樂會似乎已變成張兄夫婦的專職了。看到他們兩位對宣揚台灣文化的執著與熱忱,不禁懷念起一位與他們具有同樣高貴情操的老友紀敏雄。紀兄在會場附近的老家住了十幾年,所以可算是老德拉威了,平時熱心台灣人的事務,當過同鄉會長,也當過FAP分會長。紀兄後來發覺要推動台灣獨立,必須從宣傳台灣文化做起。深思之後,紀兄決定放棄在美舒服優厚的生活工作環境,於1993年回到他日夜思念的故鄉,全心投入傳播台灣文化的工作。
由於過度的奔波勞累,三年前,拖著一身病回美就醫,可惜積病已深,終於去年駕鶴西歸。紀兄地下有知,ㄧ定歡喜見到今日台灣朝野對本土文物的重視。經過幾年的努力,他生前播下的種子,終於在那塊沒有好好經營耕耘的土地生根發芽了。今年夏令會中,陳其南教授「台灣新文化的走向」以及廖嘉展先生「新時代的社區營造」的演講,正好應證重建台灣本土人文精神是如何重要。

紀兄1966年來美,1972年在密西根大學完成化學博士學位後,在德拉威附近那幾家公司從事洗滌劑以及火箭燃料研究。1993在其姪子乃文的鼓勵之下,回到台中,親自動手整修其父輩遺留下來的祖厝,決定開設一家專賣台灣文化書籍及唱片的店,取名「台灣本土文化書局」。書局位於台中心公園對面一條通稱「婚紗大街」的「三民路」上。那是國內唯一兩家專賣台灣文物的店,另一家設在台北,名為「台灣的店」。紀兄的書局開張後,很快就變成中部地區關心台灣民主人士聚會的場所,也是提倡台灣本土文化運動的中心。店內定期舉辨讀書會吸引中部地區大、中學的教師學生參加研討台灣文史。

書局成立後,台中一中、台中女中、靜宜大學等校園內,亦紛紛設立台灣史研究社,紀兄除了照顧書店的業務,又兼任「台灣文化學院」的教務主任,負責宣傳文化學院的課程及創校宗旨。文化學院的院長是許世楷先生,其夫人在紀兄過世後,繼續在本土文化書局內辦文史研討會。除了文化學院,紀兄又串連許多關心本土文化的社團,包括「大肚山文化工作室」、「中小學教師聯盟」,以及「鄭順娘文教基金會」等等,在短期間即在中部地區掀起一股強滾滾的本土文化熱潮。紀兄自稱,回台期間是他人生過程中最充實、最有成就感的幾年。

回到德拉威大學,看到夏令會歡樂的人群,可是再也找不到多位熟悉的身影了。紀兄離世後不久,一位與他並肩奮鬥多年的同志楊文傑兄也跟著去了。短短一兩年,小小德拉威同鄉會就失去了兩位最忠誠實幹的會友。人說「蕃薯落土不驚爛,祇求枝代代湠」。敏雄、文傑兩兄為著公義,默默犧牲奮鬥的精神,將會是大家長欠懷念,以及仿效的典範。


2000年7月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本文收錄於「永恆的追思」一書,林衡哲主編,由望春風出版社出版。
書店內有販售。

書店介紹P_20190219_010336_1   

3)20090724

紀敏雄──向本土文化報到!(作者/許淑惠)↑↑

親自將房子改裝為書局 鼓吹民眾多買書、看書

離開台灣二十八年,今年三月返台,紀敏雄迫不及待挽起袖子,親自敲敲打打建構夢想中的「台灣本土文化書局」,他說,這是為了償還數十年來,ㄧ直在台灣本土文化運動中缺席的心願。

像一般年輕人ㄧ樣,紀敏雄在民國四十八年參加大學聯考,以台大醫科為第一志願,卻錄取台大心理系,並於畢業服役後,順利留美攻讀藥物心理學碩士學位,由於對心理學不感興趣,紀敏雄轉攻化學碩士,並於民國五十八年取得密西根州立大學化學博士學位。
在密西根州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期間,是紀敏雄對台灣本土文化重新認識的時刻,ㄧ群同窗共同評論台灣時政,白色恐怖的陰影吹拂到海外學子的心中,紀敏雄欣慰自己從只啃書本的冷漠書生轉為對台灣政治、本土意識有高度熱忱的鬥士,,並展開屬於海外華人的台灣本土運動。

在德拉威州,紀敏雄活躍於華人社區中,擔任台灣人公共事務協會分會會長、全美同鄉會會長及台灣學校校長,同時也從事洲際飛彈、火箭動力固體燃料研發的高科技工作。

二十八年的留美生活,紀敏雄總覺心中有點遺憾,雖然致力在美國推動台灣本土文化仍無法彌平對台灣的思念,念頭一轉,紀敏雄認為,為何不利用餘生來完成畢生的心願?──回台灣推動台灣本土文化。

辭去了高薪工作,帶著同伴的期許,紀敏雄在二月間返回台灣,著手準備台灣本土文化書局的開設事宜,他說,透過鼓吹民眾買書、看書,是最紮實的堆動台灣本土文化的方式。

踏上闊別二十八年的台灣,紀敏雄顯得與霓虹閃爍、交通雜沓的週遭隔隔不入,幾番尋找,紀敏雄認識了台灣語言研究社一群致力推動台灣文化的熱心人士,促成他開設本土文化書店的決心。

對於紀敏雄放棄一身高科技專長,轉入毫無經驗的書店工作,身旁友人多持一份懷疑、可惜的眼光看待,唯紀敏雄信心十足,抱定三年時間做嘗試。

在三民路三段台中公園邊的老家,紀敏雄親自整理佔地約二十八坪的房子,由姪兒親手訂製書架、裝潢,預計在九月份可以開幕。紀敏雄投注心血經營在五十三歲後,才另將創造的園地,在外人眼中似乎頗不符合經濟效益,但對他而言,這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刻。

自立晚報 83.9.4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書店
    全站熱搜

    台灣本土文化書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